特色产业焕新生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当前看点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正在改变着中国乡村面貌。光伏发电、乡村旅游、非遗工坊……近年来,特色产业的挖掘让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生机,正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方式。
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农业产业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河南省长垣市,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正蓬勃发展,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正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乡村特色产业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坑塘光伏 走出“生态+发展”新路子
(资料图片)
在长垣樊相镇大张庄村的坑塘中,一块块整齐的光伏发电板格外醒目。大张庄村支书张爱杰介绍,从前住在坑塘周边的群众总是顺手往坑里投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每次整治坑塘的费用要好几千元,不光花费巨大,主要是不能长效保持。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大张庄村引入坑塘光伏,走出了生态+发展的新路子。2022年12月初,坑塘光伏发电站正式开工,2023年3月建设完成,于4月份并入国家电网。
大张庄村建设光伏电站以来,坚持把账目公开、村民监督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2023年樊相镇纪委推出“阳光村务码上看”村务公开系统,大张庄村把建设光伏发电的相关事项、票据全部上传到了这个系统里。一笔笔公开的账目消除了村民的疑虑,也换来了大家对村里大小事务的支持与信任。
截至目前,大张庄村光伏电站已建设完成三期,其中一期污水处理站12KW光伏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年发电量15000度,收益10500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会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引水进塘进行水产养殖,上面发电,下面养鱼,实现立体化发展,这样不仅基本满足了村里污水处理站用电,还实现了自建自用,彻底解决了村里公共设施电费贵的难题。”河南长垣樊相镇党委书记鲍亦卫表示。
“今年年底,除去平时村里的日常基础建设及公共事业投入,我们村一定要拿出8-10万元用于给村民分红,另外我们光伏电站清洁维护用的都是咱村的困难群众、脱贫户,村里给他们开工资,这样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让群众们切切实实感受到‘阳光变现’,看到大张庄村集体经济在不断壮大,体会到生活在大张庄村的幸福感、满足感。”张爱杰说。
水果采摘 拓展农业产业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樊相镇谷寨村凭借森林公园落地的有利条件,流转土地,建立谷寨采摘园,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谷寨村采摘园于2020年3月在河南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筹建。建设之初,谷寨村支书李永啟面前的最大难题就是村民的不解和质疑。“你不让我种地,你准备让我干啥呢?”“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突然不让我种地了,其他的我真的啥都不会。”在土地流转时,不少村民向李永啟发出这样的疑问。
村民的不配合,对政策不了解,使得谷寨村乡村振兴的进度缓慢。李永啟挨家挨户讲解土地流转政策,对所有流转土地的村民家庭一家制定一个方法,谷寨采摘园终于开办起来。
谷寨采摘园果子引进品种好,但是销售却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李永啟号召支部党员,积极宣传谷寨采摘园,领着村干部走上街头,当起了销售员。
“我上任时,村集体账户欠款32000多元,公共资产寥寥无几。在‘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下,谷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村集体年经营性收益达20万元。”李永啟说。
他介绍,下一步要将谷寨采摘园发展成旅游观光农业,举办乡村旅游采摘节等活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
非遗工坊 赋能特色产业创新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张三寨镇以非遗工坊建设为突破口,用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成功申领“酎丰酒非遗工坊”的长垣市酎丰酒坊酿酒厂坐落在张三寨镇大堽村。非遗工坊的建设,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张三寨镇对“非遗+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的积极探索,在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工艺人才支撑,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酎丰酒非遗工坊负责人谢向亚表示:“工坊在做好非遗传承的前提下,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努力提升技术和品质,抓好麦酒、酎酒生产,实时推出桂花香曲酒、女贞陈酿酒、长寿老红蒸酒等特色酒,抓好品牌打造,把酒做好。”
利用酿酒非遗文化优势,张三寨镇积极协同非遗工坊打造桂陵酒香小镇特色生态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以酿酒为基础,发展综合生态产业链,打造循环经济,利用酿酒生产的酒糟,搞生态养殖,利用养殖产生的有机肥,种植有机绿色粮食作物,利用有机绿色粮食酿造白酒,进而实现白酒的绿色、有机、生态化生产。
同时,张三寨镇还配套建设休闲娱乐、健身场馆,发展以乡村游和工业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模式,把大堽村建成集酿酒、餐饮、休闲、保健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瓜果种植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夏日时节,瓜果飘香,芦岗乡浆水李村的瓜果种植基地喜迎丰收。走进该基地,一座座高标准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绿油油的瓜蔓生机盎然,西瓜和甜瓜长势喜人,村民正在忙着挑选、采摘、搬运,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浆水李村的瓜果种植基地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浆水李村依托村集体经济,流转土地360亩,种植西瓜和甜瓜。项目吸纳本村及邻村群众务工就业,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实现了群众土地流转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双提高。
浆水李村曾是芦岗乡的9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村庄产业特色不突出,村里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近年来,芦岗乡围绕“兴产业、促就业、带民富”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构建“一村一品”,发展出了浆水李村瓜果种植特色产业。
2022年9月,浆水李村村支书庞红军筹集资金300余万元,流转土地360亩,目前已经建设西瓜、甜瓜塑料大棚11座,椒麦套种300余亩,吸收安置村里劳动力30余人,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也成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致富密码”,让村集体经济有了“奔头”。
“我们首先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下一步或租或包,通过手艺培训和种植,带动他们致富。”庞红军说。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农业公司,着力打造休闲文化旅游区,打造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采摘、亲水为一体的综合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到时候,预计吸引村里剩余劳动力80余人,年创产值1000余万元。”庞红军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