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见|AI聊天,“抢饭碗”更能“造饭碗”
(资料图片)
“ChatGPT上线2个月活跃用户破亿”“美国近9成大学生用ChatGPT做作业”……最近,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引发热议,其强大的功能让不少人惊呼,AI抢人类饭碗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面对ChatGPT的强大能力,不少人跃跃欲试,也有人感到不适,担忧饭碗不保。一项技术若有可能改变人类社会,引发热议、争论、批评都属正常。但应看到,聊天只是AI技术的一项落地应用,ChatGPT的火爆更大程度上是找准了“赛道”,让普通人有参与感和成就感,它距离“奴役人”的科学幻想隔着“千山万水”,短时间内也不会导致某个职业的消亡。在用质疑声淹没它之前,我们不妨坚定相信科技造福人类,对新事物、新技术保持足够的好奇与善意。
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能掌握的知识上限与人类社会的知识总量之间,已经相隔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文艺复兴时期,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跨学科掌握各类前沿知识,诞生了达•芬奇这样的“通才”。但今天的学生,能专精一门学科甚至是其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已经不易,更不要说在多个领域深入学习、有所建树。但在AI的帮助下,人们也许可以更轻松地运用各领域知识成果,把大脑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把精力留给决策、交流、思考工作。若把人类的大脑比作有限的“内存”,那么AI就可以担负起“硬盘”的角色,两者各司其职,相得益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被AI的聊天功能“迷惑”,动辄搬出AI“不懂人性”“难挑大梁”等观点来迎合部分人的喜好——AI不必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是人类的“好帮手”。
“好帮手”会“抢饭碗”,更会“造饭碗”。往远里说,工业革命时期的珍妮纺纱机,曾让传统纺织工人失业,但它的应用壮大了纺织行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往近里看,数码技术让胶卷行业凋敝,互联网技术重创了传统媒体,但它们创造出了一系列全新业态,带来了海量的就业机会。过往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增就业机会要远多于其替代的就业机会,也许,社会学家所预言的“劳动的终结”和“闲暇革命”,就要依赖AI来实现。今天,AI技术尚未普遍应用,能创造出的就业形态还不能明确,但联想到AI绘画诞生之初就出现的“关键词优化师”等新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AI指向的就业机会绝不会少。
应承认的是,若AI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确会影响到一部分人,关于人与科技的宏大叙事,并不能解决这种困境。但越是容易受到影响的人,越应该主动了解技术发展、拥抱趋势变化,成为新技术的掌握者,在探索中拓宽职业之路。
下一场科技革命出现在哪个领域,目前尚未有定论,但AI优异的表现清晰表明,它有潜力改变人们的工作模式、生活方式,对其如何重视都不为过。能做作业、写论文的ChatGPT,已具备生产工具的雏形,在某些方面领先于同类产品。我国的AI研发也一直走在前沿,更应抓住国内市场巨大的优势,加大对商用AI的投入研发力度,让市场的回馈与AI的研究互相成就,切莫在下一场科技革命中再落后于人。解放思想无止境,看待技术进步也是如此。我们固然要思考AI威胁知识产权等科技伦理问题,但在人们真正被新技术影响、品尝到新“滋味”之前,过多的质疑都可能让我们看上去像吃不着“葡萄”的“狐狸”。对待AI这样的重要技术,我们唯有以虚心、恒心和信心,牢牢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才能不负时代、成就未来。
编辑: 孟亚生